食品中酸度的测定

食品中酸度的测定

食品中酸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pH值测定法和酸度滴定法。下面以酸度滴定法为例,简要介绍其步骤和注意事项:

步骤:

样品准备:

取一定量的待测食品,将其均匀搅拌或研磨成细粉。

称量样品:

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(一般为5克),加入适量的水,摇匀。

滴定:

用0.1mol/L的NaOH溶液作为滴定液,在滴定前将其标准化,记录初始读数。

加酸:

将样品溶液中加入几滴鲜橙红色指示剂(酚酞、甲基红等),溶液颜色变成橙红色。

滴定至临界点:

将标准化的NaOH溶液以滴定管滴入样品溶液中,同时不断搅拌,直到橙红色溶液逐渐变成淡红色,停留几秒钟,颜色不再变化,即为滴定至临界点。

计算:

用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的酸度。

注意事项:

样品处理:对于含二氧化碳的饮料和酒类,需要将样品置于40°C水浴上加热30分钟以除去CO2,然后冷却后备用。对于固体样品,通常需要进行研磨并用水溶解,然后过滤以获得澄清的样品溶液。

滴定过程:使用pH计(或酸度计)将混合液的pH(或酸度)测量,记录下来的值应该是一个低于7的数值,越低代表酸度越高。

结果记录和计算: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,并根据其浓度计算出样品中总酸的含量。

样品稀释:

对于液体样品(不含二氧化碳):直接测定。

对于含二氧化碳的液体样品:需加热除去CO2后测定。

对于果蔬品:取汁后进行测定。

对于肉类制品和鱼类制品:取一定量样品,加入无二氧化碳蒸馏水,摇动后过滤,取滤液测定。

滴定终点:

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,当滴定至终点(溶液呈浅红色,30秒内不褪色)时,即为滴定终点。

样品酸度与滴定液浓度选择:

如果样品酸度低,可能需要使用较低浓度的NaOH溶液(如0.01mol/L)进行滴定,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。

对于酸度较高的样品,可以使用较高浓度的NaOH溶液(如0.1mol/L)。

样品质量与体积:

样品的质量或体积会影响滴定结果,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量。

滴定液的体积:

测定时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应足够大,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
校准与维护:

在使用pH计前,需要进行校准,通常使用pH6.86、4.00、9.00的缓冲溶液进行两点或一点校正。

电极在使用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维护,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。

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您准确测定食品中的酸度。

#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