焊后热处理是焊接工艺中重要的一环,主要目的是降低焊接残余应力、提高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稳定性和塑性、软化硬化区、促使氢逸出,从而提高接头的抗应力腐蚀能力和高温力学性能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焊后热处理方法:
消氢处理
焊后立即将焊件加热到250~350°C,保温2~6小时,然后空冷。
整体加热处理
将焊件置于加热炉中整体加热,加热和冷却速度与板厚有关。
对于厚壁容器,加热和冷却速度为50~150°C/h,炉内最大温差不得超过50°C。
局部热处理
对于尺寸较长且形状规则的容器或管件,可进行局部处理,保证焊缝两侧有足够加热宽度。
热处理方法选择
通常选用单一高温回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。
气焊焊口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,以细化晶粒并消除残余应力。
加热方法
燃料加热法(如煤、油、气体)。
电加热法(如电热元件加热、电阻加热、感应加热)。
远控履带式电阻加热方法。
其他加热技术
激光束加热、电子束加热等高能束加热技术,适用于表面淬火或局部加热。
预热
焊接前对焊件进行预热,降低焊后冷却速度,防止冷裂纹。
热处理后的处理
焊后保温缓冷,进一步减缓冷却速度,增加塑性、韧性,并减小淬硬倾向。
选择合适的焊后热处理方法取决于具体的焊接工艺、材料类型、结构特点以及预期的使用条件。热处理过程中应控制加热和冷却速度,保证内外壁温度均匀,避免产生变形和裂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