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蝗虫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生物防治
引入天敌:例如,在新疆通过人工建鸟巢吸引粉红椋鸟捕食蝗虫。
微生物防治:利用绿僵菌等病原微生物溶解寄主体壁,限制寄主运动。
信息化合物:干扰飞蝗的聚集行为,防止迁飞。
植物源农药:如印楝素,具有拒食作用,还能阻止蝗虫蜕皮。
化学防治
农药喷洒:使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农药,如5%锐劲特悬浮剂,每亩用20—30毫升兑水50—60公斤喷施。
毒饵诱杀: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、杂草上,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。
飞机喷洒:虽然成本高,但杀虫率高、灭杀范围广。
生态环境治理
保护和恢复植被:提供天敌栖息地和食物来源,抑制蝗虫数量。
改善土壤质量:通过施用有机肥、改良土壤结构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。
水利建设:兴修水利,做到旱涝无灾,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。
农业技术措施
改变作物布局:因地制宜,改变作物的布局,减少蝗害。
提高耕作技术: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。
农林牧渔综合开发:如“上粮下鱼”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,提高植被覆盖度。
监测和预警
利用“3S”技术:结合昆虫雷达、地理信息系统、地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系统进行实时预警监测。
前期预防
压制为主:提前预防和压制蝗虫种群的形成,减少后期灭杀的压力。
养殖管理
安全养殖:对成规模的养殖,建立隔离带和围栏,定期使用农药喷雾器。
灭绝措施:在养殖棚内未成虫前,用农药将其全部杀死,防止潜在危害。
这些方法和措施可以综合运用,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。